善化慶安宮

直轄市定古蹟
善化慶安宮位在臺南市善化區中山路470號。此地舊名為臺灣府灣裡街,為西拉雅平埔族目加溜灣社的棲居之地。清康熙年間隸屬諸羅縣善化里西堡康熙48年(1709年)此地創建文昌閣,奉祀五文昌帝君,東西兩廊兼為講學之用,為地方文教中心,有義學之功用。嘉慶15年(1810年)時,因時久失修,由信眾募資整建。同治元年(1862年)6月發生大地震,震毀文昌閣,後由洪精義等人號召捐輸,集三十六社境鄉民,重建廟宇,為祈從此安泰,改名「慶安宮」,並從臺南大天后宮迎奉媽祖分身供奉(俗稱老二媽),原文昌帝君改祀後殿。此外,也由營盤尾迎接大武壟巡檢司武廟之關聖帝君,赤山龍湖岩觀音佛祖、註生娘娘、十八羅漢等,信仰乃為之一變。不過,善化地區由於鄭氏時期大儒沈光文隱居教學之處,因此文風頗盛,在光緒14年(1888年)6月有生員王提員倡組聚奎社,詩文酬唱,成地方雅事。而且該社於每年農曆八月中旬丁日舉行的「善化五文昌祭」更是臺南地區馳名的祭典,百年來均由聚奎社創立者四十二人之子孫輪流奉祭。尤其在日治時期北仔店陳子鏞更聘請臺南文樂社樂師前來指導演奏,因此每逢中秋遵古禮,奏古樂,行祭祀,並舉辦燈謎晚會,獎勵後學學詩作文,是全臺罕見的崇文掖教盛典。不料近年古風漸失,後斷無人,或停或辦,令人堪憂。總之,直到清領末期,慶安宮之「灣裡街天上聖母」為臺南地區有名三大媽祖廟之一,祭祀圈包括六十六個庄頭,每逢祭典,香火鼎盛,熱鬧非凡。日治以來,曾在明治40年(1907年),由區長蘇試曾倡議重修,大正3年(1914年)街民及鄰近庄社再次捐款重修,至日治晚期,因皇民化運動,傳聞曾拆毀慶安宮改建日式神社,此說有待進一步證實。二戰後,民國36年(1947年)本地士紳王鵠朱、陳茂坤等人發起在古廟原址重建廟宇,於年底完工,迎奉媽祖安座。民國50年(1961年)蔡天來等董監事倡首興建後殿,主祀玉皇大帝。54年舉行鎮殿媽祖開光大典。70年增建鐘鼓樓於兩廂。71年增祀沈光文公神像,與五文昌合祀成「六文昌」,為全臺獨一之奉祀。80年重建後殿為凌霄寶殿,廟貌壯麗,美侖美奐。

相關連結:
1. 台南市歷史古蹟
2. 全台歷史古蹟

牌樓,拍攝於2015/4/6


位於中山路上(廟前)的荷蘭井,拍攝於2015/4/6


善化慶安宮外觀,拍攝於2015/4/6


屋簷裝飾,拍攝於2015/4/6


廟前石階,拍攝於2015/4/6


三川殿大門,拍攝於2015/4/6


三川殿石獅,拍攝於2015/4/6


三川殿大門門額上懸掛"慶安宮"牌匾,拍攝於2015/4/6


三川殿兩側浮雕牆壁,拍攝於2015/4/6


三川殿木樑雕刻,拍攝於2015/4/6


三川殿廟腳,拍攝於2015/4/6


三川殿內兩側浮雕,拍攝於2015/4/6


三川殿大門,拍攝於2015/4/6


拜亭藻井,拍攝於2015/4/6


天井兩側八角門,拍攝於2015/4/6


正殿兩側壁畫,拍攝於2015/4/6


正殿兩側側門,拍攝於2015/4/6


正殿後面壁畫,拍攝於2015/4/6


山牆的裝飾,拍攝於2015/4/6


牌匾,拍攝於2015/4/6

1 則留言: